close

      海德格爾和黑格爾的一個重要區別在於海德格爾對特別性的強調。對於哲學命題,二者都強調其歷史性,以及在對其把握的過程中對其歷史的揚棄,這一揚棄意在使其超越歷史,使其變為獨立於時代的、可解讀的存在。但是,黑格爾將這一揚棄過程的依仗視為“共同的永恆之物”,而並不將把握歷史的使命交付于個體或特別性,黑格爾說“個體在整體中……如盲人一般”。海德格爾在這一點上與之相反,受克爾凱郭爾影響,他認為“行為的唯一性、個體性與普遍有效性、感性的自在存在結合成活躍的統一性”。這實際上是說,在現實的思想與經歷中,真正“採取的行動”永遠是以唯一性和個體性的方式呈現的。如果上述過程的意義具有普遍有效性的話,也只能是唯一性與個體性的個體的普遍有效性。

      海德格爾也具有“共同的永恆之物”的概念,但和黑格爾不同的是,他並不將其視為整體獨佔的東西,或者說他根本不願意承認整體對“共同的永恆之物”的所有權。海德格爾將這個概念作為作為直接性生命的主體性所追求的對象。也就是說,自海德格爾始,哲學思想表述的,並不徑直就是普遍性,哲學研究的過程,並不是直接將個體性與普遍性揚棄進普遍性(絕對者)的過程了。這個轉變所帶來的直接的好處就是斷絕了哲學向思辨神學的轉換。對於海德格爾來說,哲學所關注的就應該是特殊性,對特殊性的意識越是明確,就越能夠對其進行澄清。

      有關這種特殊性的闡述,海德格爾是從亞裏士多德開始的,這是因為,現今的哲學不由自主的依賴於古希臘概念。而亞裏士多德作為“以往哲學的完成和具體形態”,一方面具有一套完成的基本原則,另一方面又是全新的開端,這種“原則上全新的基本思想”,由於其初始性,就確保了其客觀性。而後的哲學思想,不斷地對其進行再詮釋,在這一過程中,各個哲學的基本概念在傳統中獨立化了起來。而海德格爾的研究方法,是通過對這些基本概念,也就是傳承物,進行追本溯源式的解構。通過這一過程,對傳承物的獨立化進行拆解。

     在哲學活動中,只要我們進行符合哲學概念的表達,它的特殊性就會自然的顯現,這種特殊性就是往昔區別于現時在時間角度的體現。 由於現時早已羈縻與傳統之中,因此解構的過程就是對現時與傳統中的羈縻進行體驗,從而脫身于這種羈縻。“對歷史的批判始終是對現時的批判”,在我們解構性的批判傳統時,實際上著眼的恰恰是現時。在哲學,或者說一切的傳承之中,“最初的初始”早已轉變爲了“現時的初始”,而海德格爾之前的哲學家們,通過其“卓有成效的對立見解”,變成了兩者間不可解除的張力(這並非是壞事)。而海德格爾要做的,就是藉助“現時的初始”來再現“最初的初始”。

      

<待續>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常老四 的頭像
    常老四

    常老四自留地

    常老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